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学运行>>培养方案>>2021级人才培养方案>>正文

玉林师范学院2021版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7日 16:26      阅览:

玉林师范学院2021版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系统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70205T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类: 数学类

系统科学与工程是研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演化和调控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它以不同领域的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探讨复杂系统的性质和演化规律,目的是揭示各种系统的共性以及演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共同规律,发展优化和调控系统的方法并进而为系统科学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军事、生物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专业以广西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优化与大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系统科学广西一流学科(培育)等科研平台为依托,秉承校训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本科人才培育理念,以培养能够具有国际化视野、社会责任感、系统思维、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旨在培养掌握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具备建模、数据处理与分析、科学计算等相关技能,能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通信、计算机、电子商务、电气工程、电力工程、交通、金融、机械以及轻纺等广泛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科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决策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与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合作交流和学习能力,掌握数学科学、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仿真软件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能在系统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以及与工业自动化密切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具有广阔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成下列目标:

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目标2了解系统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掌握系统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控制论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具有较强复杂系统建模、数据处理、分析与科学计算能力;

目标3在系统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以及与工业自动化密切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有分析和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分析软件并具有正确解释计算结果的基本能力。

目标4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与同事、客户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能进行跨文化交流。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就本专业领域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目标5具备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跟踪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动态,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创新创业能力及不断学习与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

1.知识标准

系统扎实地掌握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原理;掌握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具备一定的人文、 社科知识;掌握一些跨学科与外语知识。

1.1 专业知识系统扎实地掌握的数学、 物理、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原理;

1.2 计算方法】掌握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可测计算方法

1.3 人文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 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4 跨学科知识掌握其他一些跨学科知识、计算机技术、文献检索知识、外语知识。

2.能力标准

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计算分析能力、较强的编程能力;具有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学科研究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在一定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组织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2.1 逻辑思维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2.2 科学计算能熟练使用复杂系统建模、仿真计算等科学软件,具有一定的科学计算分析能力、较强的编程能力;

2.3 知识应用能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建立复杂系统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4 科学研究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方法,初步掌握学科研究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2.5 自主学习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外语、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一定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2.6 沟通合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3.素质标准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素养;具有较强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专业素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1 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意识;

3.2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素养;

3.3 专业素质具有较强的数学及相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性思维、求实创新意识等,并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素养、价值效益意识、创新精神及较强的学习能力等;

3.4 身心素质体健康,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健全的品格。

四、毕业合格标准和授予学位

1.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参加第二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获得合格认定。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68学分,具体学分要求如下:

1)必修课程108学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37学分、通识教育课程10学分(含劳动教育1学分,美育类课程2学分)、学科专业课程61学分;

2)选修课程48学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1学分、通识教育课程7学分、学科专业课程37学分;

3)实践教学环节10学分。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4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

5. 修业年限: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6.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非线性系统理论、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运筹学、控制论。

六、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AI-II)、线性代数A、普通物理AI-II)、计算机程序开发基础、概率论、常微分方程、复杂性思维、运筹学、数学建模与仿真、应用统计学、控制论、系统工程、系统信息论。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普通物理实验A(-II)、统计计算与模拟(基于R软件)、系统科学综合创新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

八、课程体系结构与学分(时)分布

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表(一)

课程类别

课程类别

学分及比例

学时及比例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

37

22.0%

704

27.2%

选修

1

0.6%

16

0.6%

小计

38

22.6%

720

27.8%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10

6.0%

190

7.3%

选修

7

4.2%

96

3.7%

小计

17

10.1%

286

11.0%

学科专业课程

必修

61

36.3%

992

38.3%

选修

37

22.0%

592

22.9%

小计

98

58.3%

1584

61.2%

集中性教育实践

必修

15

8.9%

——

——

选修

——

——

——

——

小计

15

8.9%

——

——

合计

168

 

2590

 

注:集中性教育实践环节学时为周数,不计入本表。

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表(二)

课程类型

学分/学时

学分

比例

学时

比例

理论教学

公共基础课程

24.5

14.6%

424

16.4%

通识教育课程

12.5

7.4%

222

8.6%

学科专业课程

77.5

46.1%

1240

47.9%

小计

114.5

68.2%

1886

72.8%

实验教学

课内实验/实践

27.5

16.4%

432

16.7%

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

11

6.5%

272

10.5%

小计

38.5

22.9%

704

27.2%

集中性教育实践

15

8.9%

——

——

总计

168

 

2590

 

备注:实践教学不含集中性教育实践环节。学分和学时占总学分比例(%)和占总课时比例(%)保留1位小数。

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表(三)

       

课程

类型

各学期修读学分

1

2

3

4

5

6

7

8

公共基础课程

13

8.5

6

6.5

0

3.5

0

0.5

通识教育课程

1

2

2

0

2

4

0

6

学科专业课程

9

17.5

16.5

21

21

13

0

0

集中性教育实践课程

0

0

0

0

0

0

8

7

总计

23

28

24.5

27.5

23

20.5

8

13.5


九、课程教学计划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周学时

讲授

实践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考试

考查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

1

GBB1703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3

2

32

1

16

1

 

2

GBB1704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

2

32

1

16

2

 

3

GBB1702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80

5

3

48

2

32

4

 

4

GBB170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3

2

32

1

16

6

 

5

GBB170503

形势与政策Ⅰ

0

8

2

-

4

-

4

1

 

6

GBB170504

形势与政策Ⅱ

0.5

8

2

-

4

-

4

2

 

7

GBB170505

形势与政策Ⅲ

0

8

2

-

4

-

4

3

 

8

GBB170506

形势与政策Ⅳ

0.5

8

2

-

4

-

4

4

 

9

GBB170507

形势与政策Ⅴ

0

8

2

-

4

-

4

5

 

10

GBB170508

形势与政策Ⅵ

0.5

8

2

-

4

-

4

6

 

11

GBB170509

形势与政策Ⅶ

0

8

2

-

4

-

4

7

 

12

GBB170510

形势与政策Ⅷ

0.5

8

2

-

4

-

4

8

 

13

GBB040005

大学英语Ⅰ

4

64

4

3

48

1

16

1

√ 

 

14

GBB040006

大学英语Ⅱ

4

64

4

3

48

1

16

2

 

√ 

15

GBB040007

大学英语Ⅲ

4

64

4

3

48

1

16

3

√ 

 

16

 

公共体育Ⅰ

1

32

2

0.5

8

0.5

24

1

 

17

 

公共体育Ⅱ

1

32

2

0.5

8

0.5

24

2

 

18

 

公共体育Ⅲ

1

32

2

0.5

8

0.5

24

3

 

19

 

公共体育Ⅳ

1

32

2

0.5

8

0.5

24

4

 

20

GBB0500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3

64

4

2

32

1

32

1

 

21

GBB270001

军训与国防教育

2

32

 

2

32

 

2w

1

 

公共基础课程小计

37

704

 

24

416

13

288

 

 

 

1

GXT170001

中国共产党历史

1

16

2

0.5

8

0.5

8

3

 

2

GXT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6

2

0.5

8

0.5

8

3

 

3

GXT170003

改革开放史

1

16

2

0.5

8

0.5

8

3

 

4

GXT170004

社会主义发展史

1

16

2

0.5

8

0.5

8

3

 

 

公共基础课程选修小计

4

64

 

2

32

2

32

 

 

 

公共基础选修课程修读要求:1分(其中选修1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修读要求:38分(其中必修37学分,选修1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周学时

讲授

实践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考试

考查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1

TBB000001

入学教育

0

16

 

 

 

 

16

1

 

2

TBT010101

大学语文

2

32

2

1

16

1

16

2

 

3

TBB000002

安全教育

0

24

 

 

24

 

 

a

 

4

TBB000003

劳动教育

1

32

 

0.5

16

0.5

16

8

 

5

TBT0000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2

38

 

1.5

30

0.5

8

8

 

6

TBT1400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2

1.5

24

0.5

8

2-8

 

7

TBB250001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1

16

2

1

16

 

 

1-2

 

8

 

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

2

 

 

2

 

8

认定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小计

10

190

 

5.5

126

4.5

64

 

 

 

 

选修

9

 

美育类

2

32

2

2

32

 

 

 

 

10

 

人文社科类

2

32

2

2

32

 

 

 

11

 

国际视野类

2

32

2

2

32

 

 

 

12

 

讲座类

1

-

 

1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小计

7

96

 

7

96

 

 

 

 

 

通识教育课程小计

17

286

 

12.5

222

4.5

64

 

 

 

通识教育课程修读要求:17学分(其中必修10学分,选修7学分)

备注:

a:每学期第一周和最后一周上课,每学期3

b:理工科类专业学生需修读美育类通识选修课2学分,人文社科类通识选修课2学分,讲座类通识选修课1学分,国际视野类通识选修课2学分,共计7学分。

说明:

1.《公共体育》课程实行俱乐部制。

2.讲座类通识选修课。学生须从学校开出的讲座类通识选修课中选修1学分,完成8个讲座的听课任务。


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周学时

讲授

实践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考试

考查

专业理论课程

 

必修

专业基础课程

1

ZBB050101

高等数学A(Ⅰ)

5

80

7

4.5

72

0.5

8

1

 

2

ZBB050102

高等数学A(Ⅱ)

5

80

5

4.5

72

0.5

8

2

 

3

ZBB050201

线性代数A

3

48

3

3

48

 

 

1

 

4

ZBB070001

普通物理A(Ⅰ)

4

64

4

4

64

 

 

2

 

5

ZBB070002

普通物理A(Ⅱ)

4

64

4

4

64

 

 

3

 

6

ZBB056001

计算机程序开发基础

4

64

4

2

32

2

32

2

 

7

ZBB056002

概率论

4

64

4

3.5

56

0.5

8

2

 

专业主干课程

8

ZBB056003

常微分方程

4

64

4

3.5

56

0.5

8

3

 

9

ZBB056004

复杂性思维

3

48

3

3

48

 

 

3

 

10

ZBB056005

运筹学

4

64

4

3

48

1

16

4

 

11

ZBB056006

数学建模与仿真

4

64

4

2

32

2

32

4

 

12

ZBB056007

应用统计学

3

48

3

3

48

 

 

4

 

13

ZBB056008

控制论

3

48

3

2.5

40

0.5

8

5

 

14

ZBB056009

系统工程

4

64

4

4

64

 

 

5

 

15

ZBB056010

系统信息论

4

64

4

4

64

 

 

6

 

专业必修课程小计

58

928

 

50.5

808

7.5

120

 

 

 

选修

专业选修课程

16

ZXB056002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3

48

3

3

48

 

 

3

 

17

ZXB056003

数学物理方法

3

48

3

3

48

 

 

4

 

18

ZXB056004

统计物理学

3

48

3

2

32

1

16

5

 

19

ZXB056005

随机过程

3

48

3

2

32

1

16

5

 

20

ZXB056006

时间序列与VIEWS软件

3

48

3

2

32

1

16

5

 

21

ZXB056007

非线性系统理论

3

48

3

3

48

 

 

5

 

22

ZXB056008

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

3

48

3

2

32

1

16

5

 

23

ZXB056009

系统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3

48

3

2

32

1

16

6

 

24

ZXB056010

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

3

48

3

3

48

 

 

6

 

25

ZXB056011

JAVA程序设计

3

48

3

2

32

1

16

3

 

26

ZXB056012

数据库原理

3

48

3

2

32

1

16

5

 

27

ZXB056013

数据结构

3

48

3

3

48

 

 

4

 

28

ZXB056014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3

48

3

2

32

1

16

5

 

29

ZXB056015

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

3

48

3

2

32

1

16

5

 

30

ZXB056016

决策支持系统

3

48

3

2

32

1

16

5

 

31

ZXB056017

智能系统

3

48

3

2

32

1

16

6

 

32

ZXB056018

贝叶斯分析

3

48

3

2

32

1

16

6

 

33

ZXB056019

电路原理

3

48

3

3

48

 

 

4

 

34

ZXB05602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3

48

3

2.5

40

0.5

8

5

 

35

ZXB05602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3

48

3

2.5

40

0.5

8

6

 

36

ZXB056022

信号分析与处理

3

48

3

2

32

1

16

6

 

37

ZXB056023

管理学

3

48

3

3

48

 

 

6

 

专业理论选修课修读要求:修读33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小计

66

1056

 

52

832

14

224

 

 

 

专业理论课程小计

124

1984

 

102.5

1640

21.5

344

 

 

 

专业理论课程修读要求:91学分(其中必修58学分,选修33学分)

专业实验课程

必修

专业

基础

课实

38

ZBB070010

普通物理实验A(Ⅰ)

0.5

16

2

 

 

0.5

16

2

 

39

ZBB070011

普通物理实验A(II)

0.5

16

2

 

 

0.5

16

3

 

40

ZBB056011

统计计算与模拟(基于R软件)

2

32

2

 

 

2

32

5

 

专业必修实验课程小计

3

64

 

 

 

3

64

 

 

 

选修

专业

发展

课实

41

ZXB056024

Python与人工智能

2

32

2

 

 

2

32

4

 

42

ZXB056025

数学实验

2

32

2

 

 

2

32

5

 

43

ZXB056026

电路原理实验

2

32

2

 

 

2

32

4

 

44

ZXB056027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2

32

2

 

 

2

32

5

 

45

ZXB056028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2

32

2

 

 

2

32

6

 

专业选修实验课程小计

10

160

 

 

 

10

160

 

 

 

专业实验课程小计

13

224

 

 

 

13

224

 

 

 

专业实验课程修读7学分(其中必修3学分,选修4学分)

学科专业课程小计

136

2192

 

102

1632

34

560

 

 

 

学科专业课程修读要求:98学分(其中必修61学分,选修37学分)


















集中性教育实践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周)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集中性教育实践

必修

ZSB056001

专业见习

2

4

1-6

 

ZSB056002 

专业实习

6

18

7

 

ZSB056003 

毕业论文

6

12

8

 

ZSB056004 

社会调查

1

1

4

 

集中性教育实践小计

15

 

 

 

 

集中性教育实践修读要求:15学分(其中必修15学分,选修0学分)

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相关说明

1. 本方案的执行对象:从2021级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开始执行。

2. 修订过程

教务处负责全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组织、协调和统筹工作,提出全面修订2021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各学院院长作为培养方案修订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学院须成立院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领导小组,统一认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借鉴国内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校内外专家咨询审核。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按学科进行评审,由各专业负责人进行答辩、考核,并将评审结果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经学校教学委员会组织评审论证后组织实施。

3. 本次修订培养方案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

负责人:王    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负责人

执笔人:王    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负责人

    数学与统计学院  副教授

审核人:玉林师范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数统学院分委员会

审定人:玉林师范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部分参加人员:

刘永建  玉林师范学院副校长、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 

    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  

杨京开  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韦艳芳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副院长

罗志荣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振海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教授

李招文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教授

欧诗德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教授

曾生达  数学与统计学院  博士

宾茂君  数学与统计学院  博士

林铁坚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

寇传富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

十一、附件

附表1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表

附表2 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

附表3 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拓扑图

附表4 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及说明

附表1.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1.1 专业知识

 

 

1.2 计算方法

 

 

1.3 人文知识

 

 

 

1.4 跨学科知识

 

2.1 逻辑思维

 

 

2.2 科学计算

 

 

2.3 知识应用

 

 

2.4 科学研究

 

 

2.5 自主学习

 

 

 

2.6 沟通合作

 

 

 

3.1 政治素质

 

 

 

3.2 文化素质

 

 

 

3.3 专业素质

 

3.4 身心素质

 

 

 

 


附表2.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课程

体系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素质要求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2.5

2.6

3.1

3.2

3.3

3.4

公共基础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H

 

 

 

 

 

 

L

H

H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H

 

 

 

 

 

 

L

H

H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L

H

H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L

H

H

 

 

形势与政策

 

 

H

 

 

 

 

 

 

L

H

M

 

 

大学英语

 

 

 

H

 

 

 

 

H

 

 

M

 

 

公共体育

 

 

 

M

 

 

 

 

 

L

 

 

 

H

计算机应用基础

 

 

 

H

 

H

 

 

H

 

 

 

H

 

军训与国防教育

 

 

H

 

 

 

 

 

 

L

H

 

 

H

通识教育课程

入学教育

 

 

H

 

 

 

 

 

 

L

H

 

 

M

大学语文

 

 

H

 

 

 

 

 

 

M

M

H

 

 

安全教育

 

 

L

 

 

 

 

 

 

H

M

 

 

 

劳动教育

 

 

L

 

 

 

 

 

 

H

 

 

 

M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M

 

 

 

 

 

M

H

M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

 

 

 

 

 

 

L

 

 

 

H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M

 

 

 

 

 

 

L

 

 

H

 

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

 

 

M

 

 

 

 

 

H

H

 

 

H

 

 

 课程

体系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素质要求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2.5

2.6

3.1

3.2

3.3

3.4

 

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A()

H

 

 

 

H

M

 

 

 

 

 

 

H

 

 

高等数学A()

H

 

 

 

H

M

 

 

 

 

 

 

H

 

 

线性代数A

H

 

 

 

H

M

 

 

 

 

 

 

H

 

 

普通物理A()

H

 

 

 

H

 

M

 

 

 

 

 

H

 

 

普通物理A()

H

 

 

 

H

 

M

 

 

 

 

 

H

 

 

计算机程序开发基础

 

H

 

 

 

H

M

 

 

 

 

 

H

 

 

概率论

H

 

 

 

H

L

 

 

 

 

 

 

H

 

 

专业主干课程

常微分方程

H

 

 

 

H

 

M

 

 

 

 

 

H

 

 

复杂性思维

H

 

 

 

H

 

 

M

 

 

 

 

H

 

 

运筹学

H

M

 

 

 

H

M

 

 

 

 

 

H

 

 

数学建模与仿真

H

H

 

 

 

M

H

 

 

 

 

 

H

 

 

应用统计学

H

H

 

 

 

M

H

 

 

 

 

 

H

 

 

控制论

H

M

 

 

 

M

H

 

 

 

 

 

H

 

 

系统工程

H

 

 

 

H

 

 

M

 

 

 

 

H

 

 

系统信息论

H

 

 

 

H

 

 

M

 

 

 

 

H

 

 

专业实验课程

普通物理实验A()

 

H

 

 

 

H

 

M

 

 

 

 

H

 

 

普通物理实验A(II)

 

H

 

 

 

H

 

M

 

 

 

 

H

 

 

统计计算与模拟(基于R软件)

 

H

 

 

 

H

 

M

 

 

 

 

H

 

 

集中性教育实践课程

专业见习

M

H

 

 

M

 

M

M

M

H

 

M

H

 

 

专业实习

M

H

 

 

H

M

H

H

H

H

 

M

H

 

 

毕业论文

H

H

 

M

H

H

H

H

H

M

 

M

H

 

 

社会调查

 

 

L

 

 

 

 

 

M

H

 

 

H

 



















附表3 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拓扑图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专业

课程

 

   

线性代数

 

 
 
   

高等数学

 



 

   

概率论

 
 
   

计算机程序开发基础

 
文本框: 普通物理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JAVA程序设计

 
 
   

复杂性思维

 
 
   

常微分方程

 



 

   

应用统计学

 
 
   

数据结构

 
 
   

电路原理

 
 
   

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建模与仿真

 
 
   

运筹学

 



 

   

统计物理学

 
 
   

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数据库原理

 
 
   

决策支持系统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

 

 
 
   

系统工程

 
 
   

随机过程

 
 
   

控制论

 
 
   

非线性系统理论

 



 

   

系统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智能系统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信号分析与处理

 
 
   

系统信息论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公共基础

课程

 

 

   

军训与国防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大学英语

 
 
   

形势与政策

 
 
   

公共体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品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通识教育课程

 

   

安全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入学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语文

 



 

   

美育类、人文社科类、国际视野类、讲座类选修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

 
 
   

劳动教育

 



实践

课程

 

 

 

 

 

   

专业见习

 



 

   

社会调查

 
 
   

毕业论文

 
 
   

专业实习

 



 

 

 

 


附表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及说明

毕业要求

指标点(可学习、可教学、可测量)

1.知识:系统扎实地掌握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原理;掌握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具备一定的人文、 社科知识;掌握一些跨学科与外语知识。

1.1 专业知识系统扎实地掌握的数学、 物理、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原理;

1.2 计算方法】掌握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可测计算方法

1.3 人文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 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4 跨学科知识掌握其他一些跨学科知识、计算机技术、文献检索知识、外语知识。

2.能力: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计算分析能力、较强的编程能力;具有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学科研究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在一定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组织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2.1 逻辑思维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2.2 科学计算能熟练使用复杂系统建模、仿真计算等科学软件,具有一定的科学计算分析能力、较强的编程能力;

2.3 知识应用能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建立复杂系统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4 科学研究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方法,初步掌握学科研究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2.5 自主学习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外语、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一定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2.6 沟通合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3.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素养;具有较强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专业素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1 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意识;

3.2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素养;

3.3 专业素质具有较强的数学及相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性思维、求实创新意识等,并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素养、价值效益意识、创新精神及较强的学习能力等;

3.4 身心素质身体健康,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健全的品格。

备注:1)本专业制订了3条专业毕业要求,每项毕业要求按可学习、可教学、可测量、可达成的准则分解为3-5个指标点,共分解为XX个指标点;(2)从广度、深度和程度上看,本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能完全覆盖认证标准中的3条毕业要求。